教学成果
获近两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| ||||||
序号
|
成果编号 | 成果名称 | 完成单位 | 主要完成人 | 获奖 等次 |
届别 |
1
|
2009190
|
民族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| 湖北民族学院 | 胡卫兵、史伯安、聂光华、胡远芳、王艳 | 二等奖 | 第六届 |
2
|
2009291
|
物理实验教学与培护学生原创力 | 湖北民族学院 | 左安友、李兴鳌、杨建平、胡基权、梁玉祥 | 三等奖 | 第六届 |
3
|
2009292
|
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 | 湖北民族学院 | 张前勇、鲁胜平、马友平、常胜 | 三等奖 | 第六届 |
4
|
090
|
地方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| 湖北民族学院 | 戴小明、丁莉、王世枚、何永红、谭世明、陈以平 | 一等奖 | 第七届 |
5
|
091
|
地方民族院校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| 湖北民族学院 | 莫开菊、汪兴平、罗祖友、周志、程超、张弛、田成、陈根洪 | 一等奖 | 第七届 |
6
|
201
|
当代视角下的高校古代文学创新性教学研究 | 湖北民族学院 | 黄萍、徐定辉、张金梅、柳倩月、田兴国、郑泽红 阳卓军、周韬 |
二等奖 | 第七届 |
7
|
202
|
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与实践 | 湖北民族学院 | 吴建清、李国贵、陈龙菊、王振富、覃红斌、吴刚、谭刚、谭文波 | 二等奖 | 第七届 |
8
|
298
|
民族院校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| 湖北民族学院 | 罗翔宇、郑艺、杨光宗、吴柳林、戴宇立、宋艳丽、陶薇、杨牧之 | 三等奖 | 第七届 |
9
|
299
|
多维变革与实践创新:地方院校社会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| 湖北民族学院 | 谭贤楚、刘伦文、陈心林、张明波、龙永红、王世枚 | 三等奖 | 第七届 |
10
|
300
|
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| 湖北民族学院 | 向东山、翟琨、史伯安、周红艳、王联芝、黄文胜 | 三等奖 | 第七届 |
11
|
301
|
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| 湖北民族学院 | 赵玉宏、汪兴平、丁莉、万佐玺、姜宁 | 三等奖 | 第七届 |
12
|
302
|
突出“工程与创新”能力培养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| 湖北民族学院 | 谢坤武、易金桥、钟建伟、袁海林、谭建军、胡俊鹏、杨庆、叶斌 | 三等奖 | 第七届 |
2010年以来校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| |||||
序号 | 年度 | 成果名称 | 完成单位 | 主要完成人 | 获奖 等次 |
1 | 2010 | 当代视角下的高校古代文学创新性教学研究 | 文学与传媒学院 | 黄萍 徐定辉 田兴国 郑泽红 阳卓军 | 一等奖 |
2 | 2010 | 民族地方高校生物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活动的研究 |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| 赵玉宏 万佐玺 丁莉 汪兴平 姜宁 | 一等奖 |
3 | 2010 | 数字时代媒介素养的内涵、建构策略及其在地意义研究 | 文学与传媒学院 | 张宏树 杨光宗 谭华 姚爱华 | 二等奖 |
4 | 2010 | 高等师范教育“124”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| 理学院 | 魏代俊 龙鸣 陈以平 向长城 向宇 | 二等奖 |
5 | 2010 | 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| 信息工程学院 | 易金桥 袁海林 廖红华 沈济南 刘三军 | 二等奖 |
6 | 2010 | 数据库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| 信息工程学院 | 谢坤武 杨兴忠 胡俊鹏 向军 李超 | 二等奖 |
7 | 2010 | 临床医学专业《简明中医学》教学教材改革研究(教材) | 医学院 | 袁德培 朱云超 郜红利 杨付明 黄琼 | 二等奖 |
8 | 2010 | 武陵地区食品类专业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|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| 周志 莫开菊 罗祖友 罗兴武 程 超 | 二等奖 |
9 | 2010 | 社会学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| 法学院 | 王世枚 张明波 谭贤楚 陈沛照 刘伦文 | 二等奖 |
10 | 2010 |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文关怀研究 | 文学与传媒学院 | 蒋芝芸 阳萍 池永文 | 三等奖 |
11 | 2010 | 数学教育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| 理学院 | 杨万必 李永亮 龙鸣 罗芬 何永红 | 三等奖 |
12 | 2010 | 关于实验课教学的“研究性教学”设计 | 理学院 | 左安友 蒋冰峰 胡基权 胡诚 熊小勇 | 三等奖 |
13 | 2010 |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| 信息工程学院 | 钟建伟 李清政 陈功贵 方海兵 易金桥 | 三等奖 |
14 | 2010 | 大学化学网络化、多媒体化教学动态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|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| 刘信平 张驰 史伯安 李耀华 胡卫兵 | 三等奖 |
15 | 2010 | 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|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| 翟琨 向东山 史伯安 黄文胜 周红艳 | 三等奖 |
16 | 2010 | 凸现化工应用技术型特点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 |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| 陈先勇 唐琴 史伯安 | 三等奖 |
17 | 2010 | 系列研究性教学法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 | 医学院 | 谭刚 覃能武 李国贵 王振富 谭文波 | 三等奖 |
18 | 2010 |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及结构研究 | 经济管理学院 | 谭宗宪 朱廷辉 祝涛 陈霞 | 三等奖 |
19 | 2010 | 三人板鞋竞速教学与训练 | 体育学院 | 万利 向政 | 三等奖 |
20 | 2010 |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程(教材) | 法学院 | 陈心林 谭志满 韩敏 陈沛照 刘琼 | 三等奖 |
21 | 2010 |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大学内部治理研究 | 教务处 | 谭世明 龙永红 刘伦文 高雁军 | 三等奖 |
40 | 2012 | 地方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| 教务处 | 戴小明、丁莉、王世枚、何永红、谭世明、陈以平、覃敏、王海军 | 一等奖 |
41 | 2012 | 园艺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| 生科院 | 艾训儒、丁莉、易咏梅、姚兰、王柏泉、罗兴武、陈耀兵、赵玉宏 | 一等奖 |
42 | 2012 | 地方民族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| 教务处 | 丁莉、汪兴平、李永亮、陈以平、覃敏、王涛、段先宇、潘华云 | 一等奖 |
43 | 2012 | 地方民族院校食品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| 生科院 | 莫开菊、汪兴平、罗祖友、周志、程超 | 一等奖 |
44 | 2012 | 民族院校传媒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| 文传学院 | 罗翔宇、郑艺、宋艳丽、杨牧之、吴柳林 | 一等奖 |
45 | 2012 |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国家级规划教材 | 医学院 | 吴建清、覃红斌、王振富、蒋徐丽 | 一等奖 |
46 | 2012 | 面向工程应用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| 信息学院 | 钟建伟、谢坤武、袁海林、廖红华、来国红 | 一等奖 |
47 | 2012 | 民族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译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| 外国语学院 | 张婷、方仪力、陈海兵、陈斌、徐琼 | 二等奖 |
48 | 2012 | 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践 | 理学院 | 向大晶、詹建明、夏章生、谭荣华、余世群 | 二等奖 |
49 | 2012 |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| 马克思主义学院 | 罗成富、柯友朝、张胥、袁琳、向红玲 | 二等奖 |
50 | 2012 |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| 化环学院 | 向东山、翟琨、史伯安、周红艳、黄文胜 | 二等奖 |
51 | 2012 | 基于自主学习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实践研究 | 法学院 | 谭贤楚、张明波、刘伦文、龙永红 | 二等奖 |
52 | 2012 | Matlab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| 理学院 | 曾德惠、左安友、袁作彬、李舟 | 二等奖 |
53 | 2012 | 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与改革研究 | 文传学院 | 李莉、冉小平、蒋芝芸、阳萍 | 三等奖 |
54 | 2012 | “五位一体”儿科实习教学改革与实习手册应用 | 临床学院 | 黄华、吴素英、张玲、向二英、彭芬 | 三等奖 |
55 | 2012 | 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 | 文传学院 | 柳倩月、张有平 | 三等奖 |
56 | 2012 | 《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》教材 | 医学院 | 李国贵、吴建清、王振富、吴刚、颜玲、谭文波、谭刚、陈龙菊 | 三等奖 |
57 | 2012 | 《英语语言学》教学改革研究 | 外国语学院 | 易红、徐建纲、李元胜、鄢春艳、徐宜良 | 三等奖 |
58 | 2012 | 高等数学实施研究性教与学的综合平台 | 理学院 | 马学玲、詹建明、秦宣华、胡艳霞、罗芬 | 三等奖 |
59 | 2012 | 本科院校“以院为本”的教学研究 | 法学院 | 唐卫青、洪雁、龙永红 | 三等奖 |
60 | 2012 | 提高《土家族医药学》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及实践研究 | 医学院 | 杨付明、袁德培、文德鉴、朱云超、郜红利、陈国栋 | 三等奖 |
61 | 2012 | 在英语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| 外国语学院 | 熊莉、李权文、张辉遒、鄢春艳、李元胜 | 三等奖 |
22 | 2014 | 以“学科赛事为抓手、项目驱动为支撑、seminar课程为载体”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| 理学院 | 向长城、陈世强、方壮、吕俊、蹇小平 | 一等奖 |
23 | 2014 | 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| 经管学院 | 朱廷辉、王涛、向成统、张高胜 | 一等奖 |
24 | 2014 | 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| 林学园艺学院 | 姚 兰、易咏梅、艾训儒、方振东、李浩然 | 一等奖 |
25 | 2014 | 民族院校师范专业普通话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| 文传学院 | 罗翔宇、郑艺、屈杰、江佳慧、唐文婧 | 二等奖 |
26 | 2014 | 基于数字化微格教学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| 理学院 | 陈世强、胡诚、左安友、向大晶、沈如林 | 二等奖 |
27 | 2014 | 《机械CAD/CAM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| 理学院 | 曾德惠、袁作彬、于恩、范奎、蹇小平 | 二等奖 |
28 | 2014 |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推动电气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| 信息学院 | 钟建伟、李清政、谢坤武、来国红、刘嵩、杨永超 | 二等奖 |
29 | 2014 | 民族院校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| 医学院 | 罗洪斌、詹光杰、张宏、李丹、张继承 | 二等奖 |
30 | 2014 | 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—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| 法学院 | 司马俊莲、汪燕、李文革、蔡世鄂、毛克盾 | 二等奖 |
31 | 2014 | 基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传媒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| 文传学院 | 郑艺、姚爱华、阳萍、陈文静、罗翔宇 | 三等奖 |
32 | 2014 | “现代汉语”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| 文传学院 | 江佳慧、金小栋、屈杰、杨卫和 | 三等奖 |
33 | 2014 | 以普通物理实验为切入点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 | 理学院 | 朱瑜、左安友、熊小勇、满江红、杨芹 | 三等奖 |
34 | 2014 |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原理与微机原理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| 信息学院 | 高林、黄勇、来国红、谭忠祥 | 三等奖 |
35 | 2014 | 操作系统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| 信息学院 | 李艳、李劲、胡涛、贺刚 | 三等奖 |
36 | 2014 | 《人体解剖学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| 医学院 | 谭文波、李国贵、陈龙菊、谭刚、王先丽 | 三等奖 |
37 | 2014 | PBL+LBL+CBL综合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| 医学院 | 谭刚、吴建清、谭文波、王先丽、李国贵 | 三等奖 |
38 | 2014 | 需求本位的民族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——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| 法学院 | 黄力、侯日云、马一波、何淑琴、张冰 | 三等奖 |
39 | 2014 | 《园艺植物栽培学》实践教学质量改革研究 | 林学园艺学院 | 石开明、陈耀兵 | 三等奖 |